全球首个双通路眼底创新药在沪完成首针注射,“长效针”增患者治疗信心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3-19 12:09:52


糖尿病患者迎来眼底病创新药了。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法瑞西单抗糖尿病黄斑水肿适应症全国首轮注射。这是全球首个眼内注射双特异性抗体,能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同时增强血管稳定性,改善患者长期视力获益和生活质量。该药于2023年底先后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成为中国眼底病领域的全新治疗选择。

我国糖尿病黄斑水肿人群接近1000万

王先生(化名)是首针注射者之一,他长期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中心主任孙晓东教授处随访。目前,他的总体视力很好,不过苦头也吃了不少。此前,他每两个月要接受抗VEGF治疗,一年至少6针,至今已注射51针。他是典型的糖尿病黄斑水肿人群。

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群体庞大,预估在1.1亿以上。孙晓东教授在受访时谈到,在1亿以上的糖尿病人群中,1/3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就是说至少有3000多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群,这其中有1/3会发生糖尿病黄斑水肿,换言之,我国糖尿病黄斑水肿人群接近1000万。

"糖尿病黄斑水肿贯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全过程,这是非常庞大的人群,他们中有老年人,也有中青年,这也是工作人群中最重要的视力损害原因,它对患者的工作质量、生活质量都会带来严重影响。" 孙晓东教授表示,当前,全球都是以抗VEGF治疗作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一线治疗,此外配合有激素治疗、传统的激光治疗。

能否延长给药间隔?创新疗法出现

抗VEGF治疗虽已成为全球一线治疗方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孙晓东教授谈到,有患者接受传统治疗后,对现有治疗方案敏感性不强,导致疗效不好,这是第一个未满足的需求。此外,如同高血压等慢性病,糖尿病黄斑水肿也需要长期管理,具体到用药上就是抗 VEGF 治疗需要每月连续注射,这对患者的支付能力、随访便捷度、看病负担等都带来挑战。多重因素下,临床上迫切需要创新治疗选择。

"我们是不是能够延长给药的间隔,给患者以最少的治疗次数,最长久的效果,比如一年原来治疗7-8次,现在一年改成2-3次,这样患者负担就降低了。"孙晓东教授谈到,疗效更强、给药间隔更长,是临床上两大未满足的需求。这也是该团队领衔临床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

孙晓东教授欣喜地分享:法瑞西单抗通过全球以及中国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70�0%的患者,治疗间隔从原来的一个月或两个月,延长到三至四个月。

"这给了患者非常大的帮助,通过延长给药间隔,帮助患者通过更少的治疗次数获得同样甚至更佳的治疗效果。简单点说就是视力提升。" 孙晓东教授感慨,以首针患者王先生为例,"过去51针是每2个月打1针,现在变成3-4个月打一针,这就给了病人更强的治疗信心。"

但不仅是针对经治患者 ,孙教授坦言,对于初治病人而言,能够及早使用强效药物,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治疗获益:"在视网膜结构受损前可以通过强效的药物及时的改善临床病灶,这对后续患者的视力提升、疾病愈后都会有更积极的影响。"

就药品落地可及方面,孙晓东教授补充谈到,一方面希望这类创新药尽快进入流通渠道,让有需要的患者尽快用上,另一方面,考虑该药还处于自费阶段,期待国家出台新的政策更多地支持慢病患者,尽快纳入医保。目前,国家规定糖尿病治疗报销是9针,按照过去的药物,大概一年到一年半就把这9针用完了。孙晓东教授同时也呼吁,希望能够突破目前9针的限制。"让药品更加可及,让更多的中国眼底病患者获益,拥抱‘临床治愈’的曙光。"

  作者:唐闻佳

文:唐闻佳 图:受访方供图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发布于:山西省大同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