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蜕变(一)

来源: 中国网科技
2024-03-19 13:47:45

匠人

树上的鸣蝉,幼虫在阴暗潮湿的地下生活,靠吸食树根的汁液为生,在地下一般要生活几年,美洲的17年蝉甚至要待够17年,才能脱离泥土,爬出地面,再经过艰难的蜕变,脱去束缚身体的坚硬外壳,伸展透明的翅膀,才能在明亮的天光里自由地翩飞。古人于是把“蝉蜕”当作修道之人飞升成仙的代名词。北宋钱惟演《馆中新蝉》诗中赞蝉“委蜕亭皋随木叶,飞緌云表拂仙盘”,宋祁《蝉》诗也说它:“晓腹清呼饱露津,本求仙蜕远嚣尘”。

贫苦农家出身的齐白石,从木匠转行当画匠,再学诗学印,变法突破,终成一代宗匠。他从匠人到巨匠的蜕变之路,不就像鸣蝉一样吗?

清同治二年(1863)11月22日,白石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的星斗塘,取名齐纯芝,小名阿芝。家里有几间破屋,一亩水田,收成还不够家里五口人的口粮,他的祖父和父亲,只好再做些零工活糊口。白石五六岁时,半文盲的祖父划着地教他认字,到他七岁时,祖父认得的300来个字也都教完了。白石的外祖父是个穷教书匠,7岁的白石于是到外祖父的蒙馆读书,也不用交学费,就这样学了不到一年。赶上年景不好,家里穷得连粮食都没得吃了,母亲就让他辍了学,帮着家里做点事。田里有点芋头,母亲叫他刨了拿回家,用牛粪煨着吃。后来他每逢画芋头,总会想起当年的情景。曾经在一幅《芋头图》上题诗:“一丘香芋暮秋凉,当得贫家谷一仓。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芋头刨完了,又去掘野菜吃。他还有题画菜诗说:“充肚者胜半年粮,得志者勿忘其香”。

小白石砍柴、捡粪、牧牛,力所能及地为家人分劳,有点闲工夫也总忘不了读书,总把书挂在牛犄角上,有时因此耽搁了砍柴。祖母说:“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唉!可惜你生下来的时候,走错了人家!”在这样艰难的生涯中,他硬是读完了《论语》。

到了13岁,家里人就想让他学一门手艺,以后好养家。最初拜了一位本家叔祖学习“粗木作”,刚学了一个月,叔祖嫌他力气小干不了重活,死活不肯再教,于是又拜了另一位远房的本家师傅。有一天他和师傅走在路上,碰见几位倨傲的同行,师傅对他们很客气,他们却爱答不理。白石不解,师父就告诉他,他们是做“小器作”的,也就是做精细活儿的雕花木匠。看来同样是木匠,也有鄙视链。白石就暗下决心,也要当个雕花木匠。

不久白石就如愿拜了一位“小器作”师傅,他也很快掌握了这门手艺,能养家了。白石却不满足于传统的雕花工艺,他回忆说:“那时雕花匠所雕的花样,差不多都是千篇一律。祖师传下来的一种花篮形式,更是陈陈相因,人家看得很熟。雕的人物,也无非是些麒麟送子、状元及第等一类东西。我以为这些老一辈的玩意儿,雕来雕去,雕个没完,终究人要看得腻烦的。我就想法换个样子,在花篮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桃梅李杏等果子,或牡丹芍药梅兰竹菊等花木。人物从绣像小说的插图里,勾摹出来,都是些历史故事。还搬用平日常画的飞禽走兽,草木虫鱼,加些布景,构成图稿。我运用脑子里所想得到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雕成之后,果然人都夸奖说好。我高兴极了,益发地大胆创造起来。”

他偶然看到主顾家有一部缺一本的《芥子园画谱》,视如珍宝,又实在没处买,就借回家,买了薄竹纸和毛笔,在晚上收工回家的时候,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摹。足足画了半年,把整套书都勾摹完了,订成了16本。从此,他的雕花木活就以《芥子园画谱》为蓝本,花样推陈出新,“芝木匠”就像开了挂,名头在当地更响了。

启功先生后来回忆:“那本画谱,没画上颜色,可见当时根据的底本并不是套版设色的善本。即那一种多次重翻的印本,先生描写得也一丝不苟,连那些枯笔破锋,都不‘走样’。”

白石下这些功夫的时候,其实已经在打下一个画家的底子了。换成别的木匠,守着师傅传的手艺赚钱养家就好了,可是,白石异于常人的秉性就在这里。他一路打怪升级,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只要有更好的可能,就一门心思、脚踏实地向着那个“更好”努力。

一部勾摹的《芥子园画谱》成了白石的秘籍,他翻来覆去临摹了好几遍。乡里人知道他会画画,也请他画些神像、绣花纹样等。之后,他又拜了湘潭第一名手萧芗陔学画。

27岁时,白石遇到了真正改变他命运的人,湘潭的名乡绅胡沁园。胡为人慷慨好义,擅长工笔花鸟画,胡不仅收他为徒,还让他住在家里,拜当地名士陈少蕃学习诗文。两位老师给他取名齐璜,号“濒生”,因为他的家与白石铺相近,又取了个别号“白石山人”。于是,齐白石诞生了。我们总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白石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两个来月就背熟了《唐诗三百首》。他说:“《唐诗三百首》读完之后,接着读了《孟子》。少蕃师又叫我在闲暇时,看看《聊斋志异》一类的小说,还时常给我讲讲唐宋八家的古文。我觉得这样的读书,真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了。”

画画比雕花省事得多。胡沁园也到处给他吹嘘打广告,他的生意很快就打开了。靠着给人画像,挣的钱比雕花还多,他就扔掉斧锯钻凿,改行专做画匠了。他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面,透现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们都说,这是他的一项绝技。他的仕女图广受欢迎,还得了“齐美人”的雅号。那时他祖母感慨,幸好自己的孙子没亏了这支笔,以前她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倒真是见到“画在锅里煮”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发布于:安徽省宁国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